【红色记忆】四里镇芹溪村:红色精神薪火相传
2019-06-20 19:35:5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桂阳新闻联播 | 编辑:刘艳萍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13

新桂阳6月20日讯(记者 夏峰)上世纪30年代,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的先头部队为攻打新田县城,途径我县四里镇芹溪村,在芹溪村短暂停留休整时,红军纪律严明,秋毫无犯,宣传革命道理,除暴安民,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,在当地撒下了一片红彤彤的革命种子。如今,红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芹溪村人奋发前行。

1934年8月19日,任弼时、肖克、王震率领红六军团攻打新田县城的先头部队抵达芹溪,在村里休整时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等活动,活捉了贵临团总胡锡三、乡董饶济川,打开土豪谷仓8座全部分给村里的穷苦农民,得到芹溪村民的欢迎和拥护。

今年78岁的村民胡俊至今仍记得母亲对他说过的父亲拥护红军的故事,“红军为人民打天下,为穷人做主,没得鞋子穿,我们村里面个个都给红军送了草鞋,我爸爸不会做草鞋,他在教书,就要我妈妈送了两双布鞋。”

这段记忆在年幼的胡俊心里播下了种子,长大后,他还特意学会怎样做草鞋,期待着哪天红军再来,好送他们草鞋穿。如今生活好了,吃穿不愁了,但胡俊仍保持着做草鞋的习惯,“现在我们生活幸福了,也不要忘记过去的苦,过去老革命的苦。”胡俊说。

芹溪村与新田县城相邻,中间隔着一条湍急的河流,村民平时过河依靠摆渡。1934年8月20日,红军先头部队要过河攻打新田县城,为及时完成攻打任务,芹溪村全民动员,村民胡荣芳主动承担摆渡工作,其他村民则是与红军一起,在湍急的河水中,以木板搭出一座浮桥,送红军过桥。

现年76岁的胡淮用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村支部书记,至今仍清晰记得村里老人给他讲的这段历史。

因为浮桥被洪水冲垮,芹溪村民为纪念这段感人的军民故事,于1949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了一座桥,并命名“红军桥”。胡淮用告诉记者,当时战况激烈,在村后山还埋葬着一名这次战役中受伤留下的红军战士。

“当时有位首长对我们的一个村民讲,这个同志得了重病,不能够跟随长征了,就留在你们芹溪治疗。”胡淮用说,由于当时医疗条件不足,这位红军没多久就去世了,此后每年清明,村民们都会自发到红军墓前祭扫,几十年都没有间断过。

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,当地红军桥、红军会议旧址、红军墓等红色记忆逐步成为一道道红色景观,为芹溪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下一步,四里镇党委政府将认真抓好芹溪村红色旅游基地的建设,让老百姓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生活水平提高起来。

责编:刘艳萍

来源:桂阳新闻联播

推广
民生
时政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